浅谈饮食与健康
41期营养保健师学员 赵坤年
人的健康至关重要,可以说没有健康就会失去一切。目前比较公认的健康四大基石是“均衡的膳食,充足的睡眠,适量的运动,良好的心情”。人的生命和健康主要靠营养支撑,而营养的来源又主要是饮食,本文就如何才能做到膳食均衡、合理、全面以及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谈一些粗浅认识。
一、正确认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,力争做到吃法科学、合理
吃与健康是什么关系呢?一句话:你的吃法决定你是否健康。从古到今,人们都在追求健康,各有一套,穿有穿法,吃有吃法。我们与过去人相比,在吃的品种与花样上,早已进入了小康。但为什么病多了呢?过去有多少糖尿病?有多少癌症?有多少高血压?现在绝大多数人是病死的,很少数是老死的,与其说是病死的,不如说是吃死的。现代人痛快地吃下了现代病,现代人用牙齿把自己的坟墓挖好了。生活中大多数人只有吃饱,吃好的概念,习惯于喜欢吃就拼命吃,不喜欢吃就不吃,有不少的人是早上围着盘子转,中午围着桌子转,晚上围着杯子转,先吃喝,后减肥,肥没减下来,病却多起来,越减越肥,越肥越减,形成一个怪圈。所以说,现在很多病吃出来的,喝出来的,抽出来的,不懂营养,不会科学吃饭,是影响我们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。虽然俗话说“吃五谷、生百病”但只要我们弄清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,做到吃法科学、合理,很多病都是可以避免的。我们千万不要死于愚昧,千万不要死于无知,死于愚昧和无知的人,是很冤枉的。
二、均衡的营养是获得健康的第一要素
人体大约由100万亿个细胞构成,每个细胞由六种基础营养素组成,即蛋白质,碳水化合物,脂肪,维生素,矿物质,水。我们的身体好比一架车子,要让这架车子健康地运行,就必须从食物中均衡地摄取到这六种基础营养素。细胞受损就会导致人体生病。
什么叫均衡的饮食?所谓“均衡”就是“适度”。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“张弛有度、适可而止”,过犹则不及;处事不能大喜大悲,乐极生悲。简单地说,均衡的营养就是花色品种要多样,突出一个“杂”。该多吃的多吃,该少吃的少吃,但都要把握好度。任何一种营养素不足或过剩都叫营养不均衡,都会引起疾病。比如一块肥肉,它包含了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,但脂肪含量高达80%,所以,我们要少吃,但少吃不等于不吃,脂肪也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素之一。把握了均衡,就把握了健康。其实,生命的一切就是平衡,膳食要平衡,心理要平衡,酸碱要平衡,中医上讲“阴阳平衡”,你生病了,就是失去了这种平衡,亚健康就是轻度的失衡。哲学上叫“辩证”,儒家思想叫“中庸”。隔山如隔行,但隔行不隔理。所以说,能吃能喝不健康,会吃会喝才健康,胡吃海喝就遭殃。
世界卫生组织告诉我们,获取健康的四大因素是:均衡的营养,适量的运动,乐观的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。我国著名营养保健专家洪昭光教授称之为健康的四大基石。如何改变营养不均衡的现象,一句话,防止“病从口入”,这是个新说法,不是指饭前要洗手,饭后要漱口,而是指吃得健康,吃得科学。
或许有人要说了,吃死拉倒,过把瘾就死。得病有什么可怕的。现在有高科技。高科技好是好,但代价太高。一次心脏搭桥手术就要几万甚至几十万,一次肝移植就要二十万,而且高科技不可能使人恢复到没有病的状态,存活时间也不长,病人又受痛苦,你何苦呢?还是不得病的好。所以,均衡的营养非常重要,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。营养 既可以维持生命健康,也可以预防疾病。均衡营养是健康的基础,也是健康的支柱。
三、合理的膳食才能保持均衡的营养
怎样才能通过合理的膳食来保持均衡的营养,从而实现身体的健康呢?我认为主要应注重和把握好三个环节。首先要保持食物最大的营养价值,其次是符合均衡的饮食结构,最后要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。
1、保持食物的营养价值
⑴选用优质食材。要坚持远离垃圾食品。自己买菜,尽量选用有机和绿色食材,至少也要保证无公害的食材,在食物原料上把好关。
⑵“即买即食快洗泡”。就是今天吃多少就买多少,买来后就马上下锅,不要放入冰箱中,长期的贮存,会流失一些营养素,准备下锅的食物要存放在阴凉处,与空气隔绝,防止食物氧化。什么叫氧化?苹果切开了会发黄,黄了就是被氧化了,铁在外面风吹日晒会生锈,生锈就是被氧化了,食物被氧化了,也就是营养素流失了。要下锅的东西要快速冲洗,不要泡得时间过长,削皮,切片,剁碎等过程用时越少越好。有些食材能不去皮尽量不去皮只要洗净即可。因为,很多矿物质及维生素都集中在表皮附近,如果把皮削掉,这些营养素就流失了。
⑶“连皮下锅冷快炒”。食物在锅里要大火快煮,缩短加热的时间,因为长时间的煮食,会使食物的细胞壁会受到破坏,使营养素大量流失。不要加太多的水,加水时要加冷水,因为冷水可以提高酶的工作效率。
⑷“勿倒汤汁勿过夜,熟后放盐防变硬”。汤汁不要倒掉,喝下去,因为汤汁里含有许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。买来的食物要尽量一次吃完,最好不要过夜,过夜的食物会变质。食物煮熟后再加盐,如果在锅中加入盐,食物会由软变得坚硬。正确的烹饪方法是防止营养素丢失的重要途径,一般说来,煮、蒸、炖、烧、焖保持食物的营养价值要比炸、烤、炒好得多,要尽量采用。
2、符合均衡的饮食结构
要实现均衡营养,既要保存食物的营养价值,还要符合均衡的饮食结构。怎样的饮食结构才是均衡的呢?主要应做到“四不四有”。即“不偏不挑多样化,不甜不咸味适中;有粗有细多搭配,有酸有碱达中和”。
⑴不偏不挑多样化,有粗有细多搭配。这是均衡的饮食结构的第一个原则。每一类食物都要吃,食物要多样化,绝不可以挑食和偏食。其次,我们要知道哪类食物要多吃,哪类食物要少吃。总的原则是遵循《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》提供的膳食种类及数量比例安排。一日三餐以未精加工的谷类和薯类为主食,不去皮的水果,蔬菜要大量吃,经常吃奶类,豆类及其制品;适量吃鱼类,禽类,蛋类和瘦肉,限量吃盐,糖,油,烧菜要清淡,口味不要重。荤素搭配一比四,一口肉吃四口菜。
⑵不甜不咸适中,有酸有碱达中和。就是要求要实现体内酸碱平衡,维持人体健康需要的弱碱性,即PH值保持在7.35~7.45为宜。酸性体质是人体大量摄入高蛋白,高脂肪,高热量食物的结果,平时可以把它们和碱性食物一起搭配,以达到酸碱性食物。比如海带红烧肉,萝卜烧牛肉等。不要吃太甜太咸的食物,长期食用易引发糖尿病、高血压等慢性疾病。
3、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
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实现均衡营养的重要环节。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呢?主要措施有三条:
⑴必须要吃早餐。早餐千万不能马虎,因为清晨是一天工作的开始,是最需要能量的时候,不吃早餐的人就是慢性自杀。越不吃早餐的人越胖,早餐吃得再好,也不会发胖,因为有一天的消耗。早上吃好,中午吃饭时就不会很饿,中午吃得不多就不会太困。晚餐要吃少点,有七八分饱就行了。所以,我们常说早餐像国王,中餐象王子,晚餐像贫民。晚上8:00后再进食就称做“宵夜”,吃宵夜隔天会疲倦,因为睡觉时,人体各种器官活动力低,处于休息状态,要调整修复,储备精力,难以消化的食物会产生毒素伤害身体。
⑵尽量少食多餐。指的是每天吃的次数和量,次数多些,量少些,这就是少吃多餐。因为少吃多餐可以让食物慢慢地转化为能量,提供持续不断的活力,保持旺盛不断的精力。洪昭光教授称之为“三四五顿,七八分饱”,“一日多餐,餐餐不饱,饿了才吃,吃得很少”。古人就有“要想小儿安,三分饥和寒”的说法,美国一位著名的营养专家到中国来讲学,讲到最后,他说我送大家两句最重要的话,比一切药物都好,那就是“吃饭七八分饱,爬楼走路慢跑”。
⑶坚决戒烟限酒。大家都知道,吸烟有害身体健康,酗酒伤身。香烟中含有焦油和尼古丁,都是对人体有害的东西。尼古丁,煤焦油都是致癌物,长期大量吸烟会影响呼吸功能,增大患呼吸道疾病甚至肺癌的发病机率。好酒的朋友要限酒,就是要控制喝酒的数量。每餐饮酒不超过1两。要喝低度酒,啤酒,米酒或者葡萄酒。不要喝烈性酒,得过肝炎的人,一定要做到滴酒不沾,坚决戒掉。
吃出健康不是偶然,也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靠每一餐,每一天,每一年,年复一年,持之以恒才能成功。要坚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。生活方式是人们受社会文化、经济状况、风俗和家庭影响而形成的生活意识和生活习惯。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,生活方式对人们健康的影响最大,占到60%。不良的生活方式损害身心健康,而良好的生活方式则有益健康。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生活规律、饮食节制、戒烟限酒、适量运动、不熬夜、不过度劳累、积极乐观和睡眠充足等。特别是饮食节制和合理膳食尤为重要。只要有正确的营养健康观念,在生活中选用新鲜营养丰富的食材,选用适当的烹饪方法,符合均衡的饮食结构,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,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并长期坚持,健康就一定会相伴一生。
2015年8月6日
人的健康至关重要,可以说没有健康就会失去一切。目前比较公认的健康四大基石是“均衡的膳食,充足的睡眠,适量的运动,良好的心情”。人的生命和健康主要靠营养支撑,而营养的来源又主要是饮食,本文就如何才能做到膳食均衡、合理、全面以及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谈一些粗浅认识。
一、正确认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,力争做到吃法科学、合理
吃与健康是什么关系呢?一句话:你的吃法决定你是否健康。从古到今,人们都在追求健康,各有一套,穿有穿法,吃有吃法。我们与过去人相比,在吃的品种与花样上,早已进入了小康。但为什么病多了呢?过去有多少糖尿病?有多少癌症?有多少高血压?现在绝大多数人是病死的,很少数是老死的,与其说是病死的,不如说是吃死的。现代人痛快地吃下了现代病,现代人用牙齿把自己的坟墓挖好了。生活中大多数人只有吃饱,吃好的概念,习惯于喜欢吃就拼命吃,不喜欢吃就不吃,有不少的人是早上围着盘子转,中午围着桌子转,晚上围着杯子转,先吃喝,后减肥,肥没减下来,病却多起来,越减越肥,越肥越减,形成一个怪圈。所以说,现在很多病吃出来的,喝出来的,抽出来的,不懂营养,不会科学吃饭,是影响我们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。虽然俗话说“吃五谷、生百病”但只要我们弄清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,做到吃法科学、合理,很多病都是可以避免的。我们千万不要死于愚昧,千万不要死于无知,死于愚昧和无知的人,是很冤枉的。
二、均衡的营养是获得健康的第一要素
人体大约由100万亿个细胞构成,每个细胞由六种基础营养素组成,即蛋白质,碳水化合物,脂肪,维生素,矿物质,水。我们的身体好比一架车子,要让这架车子健康地运行,就必须从食物中均衡地摄取到这六种基础营养素。细胞受损就会导致人体生病。
什么叫均衡的饮食?所谓“均衡”就是“适度”。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“张弛有度、适可而止”,过犹则不及;处事不能大喜大悲,乐极生悲。简单地说,均衡的营养就是花色品种要多样,突出一个“杂”。该多吃的多吃,该少吃的少吃,但都要把握好度。任何一种营养素不足或过剩都叫营养不均衡,都会引起疾病。比如一块肥肉,它包含了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,但脂肪含量高达80%,所以,我们要少吃,但少吃不等于不吃,脂肪也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素之一。把握了均衡,就把握了健康。其实,生命的一切就是平衡,膳食要平衡,心理要平衡,酸碱要平衡,中医上讲“阴阳平衡”,你生病了,就是失去了这种平衡,亚健康就是轻度的失衡。哲学上叫“辩证”,儒家思想叫“中庸”。隔山如隔行,但隔行不隔理。所以说,能吃能喝不健康,会吃会喝才健康,胡吃海喝就遭殃。
世界卫生组织告诉我们,获取健康的四大因素是:均衡的营养,适量的运动,乐观的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。我国著名营养保健专家洪昭光教授称之为健康的四大基石。如何改变营养不均衡的现象,一句话,防止“病从口入”,这是个新说法,不是指饭前要洗手,饭后要漱口,而是指吃得健康,吃得科学。
或许有人要说了,吃死拉倒,过把瘾就死。得病有什么可怕的。现在有高科技。高科技好是好,但代价太高。一次心脏搭桥手术就要几万甚至几十万,一次肝移植就要二十万,而且高科技不可能使人恢复到没有病的状态,存活时间也不长,病人又受痛苦,你何苦呢?还是不得病的好。所以,均衡的营养非常重要,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。营养 既可以维持生命健康,也可以预防疾病。均衡营养是健康的基础,也是健康的支柱。
三、合理的膳食才能保持均衡的营养
怎样才能通过合理的膳食来保持均衡的营养,从而实现身体的健康呢?我认为主要应注重和把握好三个环节。首先要保持食物最大的营养价值,其次是符合均衡的饮食结构,最后要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。
1、保持食物的营养价值
⑴选用优质食材。要坚持远离垃圾食品。自己买菜,尽量选用有机和绿色食材,至少也要保证无公害的食材,在食物原料上把好关。
⑵“即买即食快洗泡”。就是今天吃多少就买多少,买来后就马上下锅,不要放入冰箱中,长期的贮存,会流失一些营养素,准备下锅的食物要存放在阴凉处,与空气隔绝,防止食物氧化。什么叫氧化?苹果切开了会发黄,黄了就是被氧化了,铁在外面风吹日晒会生锈,生锈就是被氧化了,食物被氧化了,也就是营养素流失了。要下锅的东西要快速冲洗,不要泡得时间过长,削皮,切片,剁碎等过程用时越少越好。有些食材能不去皮尽量不去皮只要洗净即可。因为,很多矿物质及维生素都集中在表皮附近,如果把皮削掉,这些营养素就流失了。
⑶“连皮下锅冷快炒”。食物在锅里要大火快煮,缩短加热的时间,因为长时间的煮食,会使食物的细胞壁会受到破坏,使营养素大量流失。不要加太多的水,加水时要加冷水,因为冷水可以提高酶的工作效率。
⑷“勿倒汤汁勿过夜,熟后放盐防变硬”。汤汁不要倒掉,喝下去,因为汤汁里含有许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。买来的食物要尽量一次吃完,最好不要过夜,过夜的食物会变质。食物煮熟后再加盐,如果在锅中加入盐,食物会由软变得坚硬。正确的烹饪方法是防止营养素丢失的重要途径,一般说来,煮、蒸、炖、烧、焖保持食物的营养价值要比炸、烤、炒好得多,要尽量采用。
2、符合均衡的饮食结构
要实现均衡营养,既要保存食物的营养价值,还要符合均衡的饮食结构。怎样的饮食结构才是均衡的呢?主要应做到“四不四有”。即“不偏不挑多样化,不甜不咸味适中;有粗有细多搭配,有酸有碱达中和”。
⑴不偏不挑多样化,有粗有细多搭配。这是均衡的饮食结构的第一个原则。每一类食物都要吃,食物要多样化,绝不可以挑食和偏食。其次,我们要知道哪类食物要多吃,哪类食物要少吃。总的原则是遵循《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》提供的膳食种类及数量比例安排。一日三餐以未精加工的谷类和薯类为主食,不去皮的水果,蔬菜要大量吃,经常吃奶类,豆类及其制品;适量吃鱼类,禽类,蛋类和瘦肉,限量吃盐,糖,油,烧菜要清淡,口味不要重。荤素搭配一比四,一口肉吃四口菜。
⑵不甜不咸适中,有酸有碱达中和。就是要求要实现体内酸碱平衡,维持人体健康需要的弱碱性,即PH值保持在7.35~7.45为宜。酸性体质是人体大量摄入高蛋白,高脂肪,高热量食物的结果,平时可以把它们和碱性食物一起搭配,以达到酸碱性食物。比如海带红烧肉,萝卜烧牛肉等。不要吃太甜太咸的食物,长期食用易引发糖尿病、高血压等慢性疾病。
3、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
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实现均衡营养的重要环节。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呢?主要措施有三条:
⑴必须要吃早餐。早餐千万不能马虎,因为清晨是一天工作的开始,是最需要能量的时候,不吃早餐的人就是慢性自杀。越不吃早餐的人越胖,早餐吃得再好,也不会发胖,因为有一天的消耗。早上吃好,中午吃饭时就不会很饿,中午吃得不多就不会太困。晚餐要吃少点,有七八分饱就行了。所以,我们常说早餐像国王,中餐象王子,晚餐像贫民。晚上8:00后再进食就称做“宵夜”,吃宵夜隔天会疲倦,因为睡觉时,人体各种器官活动力低,处于休息状态,要调整修复,储备精力,难以消化的食物会产生毒素伤害身体。
⑵尽量少食多餐。指的是每天吃的次数和量,次数多些,量少些,这就是少吃多餐。因为少吃多餐可以让食物慢慢地转化为能量,提供持续不断的活力,保持旺盛不断的精力。洪昭光教授称之为“三四五顿,七八分饱”,“一日多餐,餐餐不饱,饿了才吃,吃得很少”。古人就有“要想小儿安,三分饥和寒”的说法,美国一位著名的营养专家到中国来讲学,讲到最后,他说我送大家两句最重要的话,比一切药物都好,那就是“吃饭七八分饱,爬楼走路慢跑”。
⑶坚决戒烟限酒。大家都知道,吸烟有害身体健康,酗酒伤身。香烟中含有焦油和尼古丁,都是对人体有害的东西。尼古丁,煤焦油都是致癌物,长期大量吸烟会影响呼吸功能,增大患呼吸道疾病甚至肺癌的发病机率。好酒的朋友要限酒,就是要控制喝酒的数量。每餐饮酒不超过1两。要喝低度酒,啤酒,米酒或者葡萄酒。不要喝烈性酒,得过肝炎的人,一定要做到滴酒不沾,坚决戒掉。
吃出健康不是偶然,也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靠每一餐,每一天,每一年,年复一年,持之以恒才能成功。要坚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。生活方式是人们受社会文化、经济状况、风俗和家庭影响而形成的生活意识和生活习惯。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,生活方式对人们健康的影响最大,占到60%。不良的生活方式损害身心健康,而良好的生活方式则有益健康。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生活规律、饮食节制、戒烟限酒、适量运动、不熬夜、不过度劳累、积极乐观和睡眠充足等。特别是饮食节制和合理膳食尤为重要。只要有正确的营养健康观念,在生活中选用新鲜营养丰富的食材,选用适当的烹饪方法,符合均衡的饮食结构,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,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并长期坚持,健康就一定会相伴一生。
2015年8月6日
(作者:佚名 编辑:营养保健师培训网)
文章热词:
网友评论
营养师培训视频介绍
最新文章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