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冒的误区
公共营养师专业论文
题目:感冒的误区
(国家职业资格三级)
姓 名: 吴 军
感冒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。用于治疗感冒的药物有许多种。由于中成药具有副作用小、疗效好的特点,故很受人们青睐。但临床实践证明,如果中成药选用不当,也可延误病情。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型感冒、风热型感冒、暑湿型感冒和时行感冒(流行性感冒)四种类型。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,不同类型的感冒应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治疗。
在防治感冒的问题上,我们大多数人形成的习惯和做法是:一有感冒或者稍微有些不适,就立即吃药、打针、输液。很少有人明白,这些药物的作用无非是消炎和退烧,这此药物是杀毒一些病毒,但同时也杀死另外有益蛋白质;消炎和退烧这只是减轻症状,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疗;
很少有人知道,也很少有人告诉你:即使不用任何药物治疗,感冒也会自然好,只是症状要晚两天而已;*药物治好的感冒,人体有两天的修复期,仍会感到疲倦乏力等,而感冒自然好的会立即精神面貌焕然一新。
所以,感冒或者欲将感冒时,最好的做法是:(1)静养休息保持体力,因为感冒消耗体力很大;(2)加强营养,身体虚损严重,“为战斗补充弹药”;(3)多喝水,一是补充水分,二是降低体温;(4)控制高烧,防止脑细胞损伤,只有头怕大脑炎;用人工退烧最好,过去都是用凉毛巾敷在眉头,不得以才可适量酌情用药。
我们还要讲一讲抗生素的问题,现在治疗感冒主要是消炎,用的都是抗生素。上面提到的药物导致“聋哑”病人,主要也是抗生素的原因;为什么还要再讲抗生素呢?因为人体的抗药性和抗生素的使用问题;为什么我们刚开始感冒的时候,吃几次药片就能好,后来要打针才能好,再后来要输液,慢慢要输好几瓶才好呢?因为人体会产生抗药性,某种药物用多了,身体就会产生“抗体”;病菌也有抗药性,病菌也会“进化换代”,不吃你那一套了,所以某种药用上几次身体就“不敏感”了;就像我们经常吃的“韭菜”,过去上点普通农药就可以了,现在要用3911,是巨毒杀虫剂;某种药物效果不明显了,就要使用新产品,当然新产品利润也高,也愿意让我们用新产品;上个世纪80年代,青霉素每次的注射量只需80万单位,而现在动辄就打1000万——2000万单位,药费增加只是小问题,可怕的是它将导致“超级耐药菌”的出现;现在大量地滥用抗生素,很可怕的是发生“后抗生素时代”,也就是我们将要重新回到没发现抗生素时代;就是说,尽管有这么多抗生素,在很多人身体上已经不起作用了;就像“非典”时期,为什么同样的药物,有人被救过来了,而有人就没有救过来,就是因为药物在他们身上不灵了;我尽管怕吃药,但我并不反对别人吃药,但是我们是不是应该给自己留点后路?万一哪天再来个什么“禽流感”之类的,真需要用药来救命的时候,我们的身体已经“无药可救”了。
其实,现代研究对这样的划分也有分歧,我偏重于以下的观点,所以附带转载几点重要之见,供大家参考:
1、感冒千万不要滥用抗生素,这在国外是被严厉禁止的,在美国对抗生素的管理比枪支还严。因为西医理论认为,抗生素对病毒感冒不但无效,而且会有副作用;国内医院滥用抗生素退烧,实际上是破坏了人体免疫力,使免疫系统无法抵御外邪,使病气深入加重了;表面症状虽然暂时消失,但不久必然出现更严重的内脏功能失常症状。
2、受寒感冒发烧,无论用任何凉药“退热”都是错误的,这是“释邪攻正”的“投敌卖国”行为。发热是身体抵御寒邪,努力使寒邪外散的正常抗病反应,汗出则热退;过去在民间属于常识,老太太都会用姜汤(生姜红糖水)(辛甘化阳)治感冒;但是现在都只知道退热,殊不知这种退热的性质等于投降。
感冒发热是小儿机体对感染的微生物的一种反应,是保护性机制,有的父母,把发热看成是疾病轻重的象征,这是不对的。发热高,并不一定就是病情重,不发热,或发热轻就是病情轻,一些气管炎、肺炎可没有体温升高。所以不能把体温作为衡量疾病轻重的指标,退热治疗也不能太急,大多数父母都想马上把体温降到正常,过量服用退热药,小儿出汗过多,机体体温调节中枢紊乱,甚至出现低温,电解质紊乱,这在临床工作中是常见的现象。退热要缓慢进行,只要把体温控制在高热以下,防止热惊就可以了。服用退热药时一定要注意水分和电解质的补充,口服退热要与物理降温措施交替使用,特别是婴幼儿,使用物理降温更好。还有,小儿不能象成人那样"捂汗"小儿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,汗腺发育也不完善,用"捂汗"的方法不但不能使体温下降,还会使体温骤升,出现高热惊厥,尤其是小婴儿,还会出现"蒙被综合征"危及生命,发热时要少穿、少盖,增加散热。这些都是临床中常常遇到的家庭护理错误。
3、感冒应分六经治疗,《伤寒论》是治疗一切感冒的经典。感冒初起都是从主一身之表的太阳经入,太阳病的主方有两个:一个是桂枝汤,一个是麻黄汤;一个治的是伤风,一个治的是伤寒;伤风正气外散,有汗;伤寒邪气内敛,无汗;伤风身软,伤寒身重;两者共同的特点是“头项强痛而恶寒”。
4、所谓的“风热感冒”大多数时候只是主观想象,只要天是寒的,就不会有所谓的风热。说发烧能够导致肺炎、脑炎等同样也是一种主观想象,是以讹传讹道听途说的结果,真热的阳明证是不会在太阳受邪的阶段出现的;而夏季的中暑与通常感冒性质不同,中暑为受热汗出过多,伤津虚脱所致;中暑得凉则解,感冒得凉则重;感冒的性质通常是寒性的,不可雪上加霜,这在大众之中应该成为常识。
下面再分类谈谈感冒的一些误区。
感冒的用药误区
一、感冒一定要吃药
感冒引起的原因大多分为细菌性感冒、非细菌感冒、受凉等原因产生的,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效,对其他原因引起的感冒无效。感冒大多也有3-5天自愈期,期间可进行观察。
二、消炎药能治感冒
消炎药不能治感冒,只能缓解症状,抗生素不等于消炎药,抗生素要根据医生的诊断去服用。
所谓的超级细菌就是经过抗生素的洗礼,存活下来的细菌,不要一有病就用抗生素,一好就停了,一定要用够时间,用够量。这样才能杀死所有细菌,否则有可能使未杀死的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,就形成了超级细菌。
我们在吃抗生素的时候一定要按照疗程来,另外多种抗生素最好不要混合乱吃。只针对细菌感染的情况才使用抗生素,红霉素、麦迪霉素、螺旋霉素、乙酰螺旋霉素、交沙霉素、柱晶白霉素、罗红霉素等都是抗生素。抗生素只能杀灭细菌。比方说青霉素,能破坏细菌细胞壁上的多糖,使细菌的表面暴露,失去了应有的保护作用,细菌也就不能生存了。病毒外部是蛋白质,抗生素对它们是没有作用的。
服用药物一定要尊医瞩,不能听信别人或朋友的介绍服用,因为有可能原理不一样,个人体质不一样。
三、感冒药能少吃就少吃
现在感冒药都是化学制剂,含有复合成分,吃多了对人体有伤害,不能把抗生素当成感冒药,这条说法是正确的。
四、感冒药对感冒有预防
感冒需要3-4天的自愈时间,感冒药对感冒没有预防作用,现在药房中大多数的中药都含用西药成分,中药对急性的疾病不易立秆见影。
五、输液(打针)比吃药好得快
输液不是最安全的感冒治疗方法,输液易产生严重输液反应。可以从显微环境下看到有异物进入人体内,脏东西很多。在静脉输液中,过敏的机会明显增多,可能对人体造成生命危险。我们可以通过局部治疗,能不输液就不要输液。在国外除非非常严重的病症才会使用输液的办法,否则很少使用。
绝大部分的感冒,都是非细菌性感染,不能吃抗生素,也不能输液。使用输液治感冒就相当于用大炮打蚊子,蚊子不一定打死了,但是身体可能会打得千疮百孔。据调查报告显示,大部分的孩子静脉输液的比吃药的孩子还要晚半天才好。
感冒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,不需要马上去医院,以防止与其他疾病交*感染,只有细菌性的感冒,才适合去医院。
感冒用药的安全
1、记住所服用药的成分名而不商品名,因为医生过开处方的过程中有可能因为商品名称的不同而造成重复
2、记住自已所服药的单位、剂量是多少,不要以片,毫为单位
3、严格按照药品的说明书使用
4、不要盲目追求使用新药。因为新药往往没有人体试用的效果,因为新药一定药性比原来的强,但是副作用不一定马上就显现出来,有的有可能要几年十几年才显现出来。
5、用药要认准国药准字号
腹泻也分成细菌性和非细菌性腹泻
腹泻是指大便性的改变,排便增率的改变,腹泻是一种好事,是因为身体在排毒,但是久了可能会造成脱水。
发烧的认识误区
1、发烧一定是坏事
发烧是大脑中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刺激,造成的体温升高。劳累、剧烈运动、脱水也会造成人体发烧,不一定感冒才会引起发烧。发烧是人体遇到病菌侵袭后对抗病菌的一种保护机制,是对人体有利的,并不是一件坏事,发烧其实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,身体机能不好的人不会发烧,发烧多见于小孩是因为小孩的身体机能好,成人、老人很少有发烧的。
2、一发烧就应当马上去医院看医生,希望把体温降到正常
发烧了应该先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发烧,而不是马上去医院体温降下来。去医院,不是为了退烧,而是要了解为什么发烧。体温在37.5-38.5度是人体免疫系统最活跃的时期,有利于提高人体抵抗力;发烧会造成人体虚脱,此时应当补充能量,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;如果体温没有超过38.5度,精神状态与平常没有区别,可以在家观察三天;38.5度是人体发烧的警戒线,如果3-6岁的小孩超过38.5度会出现高热惊厥的现象。体温烧得越高,说明人体的抵抗力越强,感冒至少要24小时后才可以去做血规检查,才能准确的判断是否为细菌感染,三天的观察期内,如果病情发生变化应当马上去医院治疗。
3、发烧会把脑子烧坏
发烧不会导致炎症的产生,只有有了炎症才会导致发烧;脑子烧坏了是因为有病毒细菌侵入,才会导致脑炎,而不是发烧引起的。三天的观察期要根据病情的状况来判断,找出引起发烧的原因,不要盲目的进行治疗,如果特别严重应当马上去医院治疗。
4、体温越高,病情就越重
应根据小朋友发烧的原因和状况来选择吃药或者去医院治疗。发烧越高,代表人体的抵抗力越强。
发烧的治疗误区
1、用冰袋敷身子,达到降温的误区
用冰袋敷身体会让更多的热聚集在体内无法散出,严重的会导致高热惊厥,体表温度不能代表体内的温度,毛孔的收缩会让热气聚集在体内,导致手脚冰凉。
2、酒精擦全身退热
酒精是挥发性的液体,它只会带走体表的温度,不会起到人体退烧的效果,酒精降温不建议在家庭中使用,以免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。
3、发烧要多穿衣服捂汗
捂汗有年龄限制,如果水分补充不足,很容易造成脱水,不建议在家庭中使用。
正确的退烧方法:(物理退烧)
1、泡热水澡 时间不能太长大约15-30分钟比较合适
2、用高于体温的毛巾擦敷身体
3、少穿衣服并把室温调高,使人体自然、不显性出汗
药物退烧
1、体温超过38.5度会动用人体机能过多会造成虚脱,这时可以使用药物退烧。药物退烧的成分:对乙酰氨基酚、布洛芬,这是退烧药的成分而不是商品名。采用此两种退烧药物交替吃,每4-6小时轮一次,可以减少对人体的副作用;阿司匹林是有退烧的效果,但是小于12岁的小朋友禁止服用。不能使用含有激素成分的药物当作退烧药,退烧药“对乙酰氨基酚、布洛芬”对人体不会有抗药性,安乃近对人体有副作用,国家已经禁止。
2、按体重来选择吃药剂量,对退烧有很好的效果,不应以年龄划分,使用药物退烧时应该注意多喝水,如果发现退烧药没效果了并不是身体对药物产生了抗药性,而是身体缺水了。判断身体是否缺水,最简单的方法是有无排尿,如果四个小时没有排尿,就是缺水了需要补水。
(作者:佚名 编辑:营养保健师培训网)
文章热词:
上一篇:【王家惠】良好的生活方式成就健康未来
下一篇:舌尖上的智慧
网友评论
营养师培训视频介绍
最新文章
推荐文章